“論劍”科技金融國家戰略,成都高新金融國際化“加速度”
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金融中心
今年9月《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(GFCI26)》成都目前排名全球第73
成都金融科技表現強勁排名全球第18
超1100家金融機構入駐成都高新區
2019年上市及過會待發企業5家,其中3家境外IPO
四川首家科創板企業通過上交所審核
聚資源,
建載體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
構建金融產業圈生態
近年來
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
創新技術應用蓬勃發展
科技賦能的場景下
金融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和革新
作為中國西部金融中心和產業經濟重鎮,成都近年來的發展十分引人注目。作為中西部金融機構集群發展的最具活力的區域、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地區、中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,如今的成都高新區(以下簡稱“高新區”),正在瞄準打造國際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目標頻頻發力,屢出大手筆動作。
2019年10月,高新區的總體發展情況:經過多年發展,高新區已初步構建了門類多、鏈條全、規模大的現代金融體系,金融機構集群化等趨勢性特征初步顯現,已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基礎。
行業門類日益豐富產出指標持續提升
高新區已成為中西部金融機構集群發展的重要區域。據報告顯示,截至2019年9月末,高新區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100家,從行業分布看,包括銀行、證券和期貨類公司、保險及保險中介機構、融資租賃公司、擔保和小貸公司、投資及管理機構、要素市場、金融科技及征信服務等多個門類,形成了多層次、立體化、全產業鏈支持的金融市場格局。
高新區金融業規模迅速提升,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,金融業已發展成為重要支柱性產業。統計顯示,前9月高新區金融業營業收入總規模約500億元,金融從業人員約2.6萬人。三季度,高新區金融業增加值為16.83億元,同比增長6.4%。上半年,高新區金融業全口徑納稅總額39.9億元,占上半年全口徑稅收總額的14.13%。納稅上億元的主體有7家,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主體有46家。
科技金融產業不斷壯大重點政策支持多方面發力
相關資料顯示,高新區已涌現出以新網銀行、數聯銘品、享宇金服、中聯信通、螞蟻蓉信、匯安融、哈工大、冰鑒科技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金融企業,成為西部金融科技重要集聚地。其中以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企業68余家,涵蓋了支付科技、放貸決策、量化交易、風險定價等細分領域;科技金融產業基礎穩固,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業企業1200余家,為金融科技壯大提供產業基礎。國家“千人計劃”245人、省“千人計劃”411人、省市頂尖科研團隊62個,高端人才總量占四川省的1/3、占成都全市的1/2,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據悉,為促進科技金融產業持續發展,下一步高新區的重點工作,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:一是快速做亮科技金融產業,包括研究出臺金融產業單項政策,優化科技金融產業布局,依托存量機構抓好重點項目招商。二是著力提升企業服務能級,圍繞主導產業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,強化科技金融服務,構建高新區產業生態培育主支撐。三是持續做優科技金融平臺,積極提升和推廣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模式。四是探索突破跨境投資,要不斷提升金融國際化水平,引進國際知名機構和戰略投資者。
創新金融服務機制梯度培育企業高質量發展
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域,高新區以經濟證券化為目標完善資本市場服務,多方面培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據了解,高新區發動各產業部門,完善上市后備企業庫,建立了協調企業上市困難和問題的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為企業上市搭建了政務服務“綠色通道”,并實施梯度培育和分類服務。從改制、轉增股本、股權激勵到并購重組、限售股減持,再到債券發行,高新區根據流程特點制定了全鏈條的企業證券化政策服務。
同時,高新區圍繞主導產業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,優化政策性貸款產品體系,做強政策性股權融資服務,今年已推動5家企業上市及過會。出臺風險補償資金池方案,優化風險共擔機制,引導各類機構加大科技信貸產品創新,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。與金融機構聯合開發出反擔保物要求低的“成長貸”,低成本的“園保貸”,純信用的“新創貸”,投貸聯動的“期權貸”,解決擬上市企業轉增股本納稅問題的“股改貸”產品。創新供應鏈融資支持方式,通過玉柴、重汽等核心訂單,引導銀行為中自環保提供5000萬元訂單融資支持,助力企業擴大產能。2019年1月-9月,政策性貸款產品累計為257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貸款10.22億元,與去年全年的放款量基本持平,放款戶數較去年全年增加22%,有效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。充分緩解了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問題。
文章來源:全景財經